根據國際鋁業協會(IAI)的最新月度評估,2023年前三個月,全球原鋁產量同比增長2.0%,達到1690萬噸。
中國以外地區的產量持平,重啟和減產在很大程度上相互抵消。占全球原鋁產量近60%的中國,其產量較2022年第一季度提高了3.9%,但增速在3月份大幅放緩至0.9%。以年率計算,中國上月產量為3990萬噸,為一年來最低,較8月創紀錄的4150萬噸減少160萬噸。
在水電資源豐富的云南省,新增和重啟的產能無法抵消產量下降的影響。在云南省,電力需求旺盛的鋁冶煉廠已被要求減產,以應對嚴重干旱。
中國的鋁產量現在高度依賴于中國南方的天氣模式,全球鋁市場也是如此。云南省占中國鋁產能的約12%,2022年的鋁產量為420萬噸。隨著中國鋁運營商從以煤炭為動力的省份遷移到利用水能生產低碳“綠色”鋁,云南已成為一個快速增長的生產中心。然而,水力發電需要降雨,云南正在經歷數十年來最嚴重的干旱。
省會昆明今年到目前為止只收到了正常降雨量的10%。本周早些時候發布了橙色干旱預警,這是四級系統中第二嚴重的預警。據《中國日報》報道,其他許多城鎮也采取了同樣的做法。包括鋁冶煉廠在內的工業能源用戶已被指示減少運營,以平衡電力系統。
咨詢公司上海金屬市場分析師李嘉慧在鄭州的一次會議上表示,該省目前約有200萬噸產能停產。盡管其他省份已經重啟產能,甚至啟用了新的電解鋁生產線,但影響未能抵消云南的損失。
理論上,隨著雨季的臨近,情況將會好轉,但實際上,這將取決于降雨量的多少,以及是否有足夠的保證電力,使鋁冶煉廠能夠承擔重啟閑置產能的成本。
今年第一季度,中國以外的原鋁產量同比持平。與2022年前三個月相比,只有兩個地區出現了重大變化。拉丁美洲的產量激增了24%,這要歸功于巴西Alumar鋁冶煉廠的擴大,該廠在經過六年的維護和維護后正在重新啟動,以及阿根廷的Aluar工廠恢復全面運營。
然而,該地區的產量相對較小,即使增速驚人,第一季度也只占中國以外地區產量的5%。
另一端是西歐,第一季度的產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%。去年,高能源價格迫使多家冶煉廠閑置產能,該地區年化運行率已降至270萬噸的多年低點。
產量似乎正在觸底反彈,沒有新的減產聲明,挪威生產商Hydro NHY.OL在最后一刻談判達成協議,以避免其兩家冶煉廠可能曠日持久的罷工。
明年,西班牙的San Cipran冶煉廠將回歸,美國鋁業AA.N將在閑置兩年后重啟該冶煉廠,并簽署新的可再生能源協議。
如果電價在俄烏沖突飆升后保持較低水平,其他公司也可能重新啟動被削減的產能。
然而,中國在全球鋁格局中的主導地位意味著,它掌握著未來生產格局的關鍵。而中國國內的關鍵變數是云南,它的原鋁產量相當于北美和拉丁美洲所有冶煉廠的總和。
全球供應鏈和鋁價正變得越來越依賴于中國南方的降雨模式。季節性是一種金屬的新的波動性來源,此前這種金屬是由連續鋁冶煉過程的可預測性定義的。
鋁業在綠色能源轉型方面的雄心伴隨著一個重大的綠色生產警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