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市場之手”正在改善鋰產業鏈
發布時間:2023-04-24 10:41:55      來源: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網

鋰價會不會再度快速下跌?這是在近期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均價跌破20萬元/噸后,不少人心頭的疑問。自去年11月份國內碳酸鋰價格創出約60萬元/噸歷史高價后,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跌。今年3月初,國內碳酸鋰價格還高達近40萬元/噸,但至3月底就下跌至約20萬元/噸。4月份,碳酸鋰價格仍未能止跌,跌破20萬元/噸關口。目前,碳酸鋰價格已經跌到了很多廠家采購的心理價位。買,還是等等再買?這些糾結與焦慮,考驗著中游企業的定力。

  市場參與者認為,在今年新能源車補貼將退出、市場力量日漸顯現的當下,碳酸鋰價格在經過此輪大漲大跌后,進入到合理的價格區間正常波動,鋰價暴漲暴跌的基礎不復存在,整個產業鏈將會進入平穩健康的發展狀態。今年一季度,產業鏈仍在消化去年四季度過高的鋰庫存,目前,庫存水平已經下降至較低的水平。同時,下游材料廠開工率沒有明顯增長,加上鋰鹽廠的去庫壓力,終端需求無法大幅拉漲鋰價。

  近年來,中國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前景看好。4月11日,商務部在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發布的《2022年中國消費市場發展報告》中顯示,2022年,中國汽車銷售2686萬輛,比2021年增長2.1%,連續14年位居全球首位。其中,新能源汽車銷售688.7萬輛,增長近一倍,每銷售4輛新車就有1輛新能源汽車。在終端消費如此旺盛的情況下,鋰價難免存在一定的上漲空間。

  隨著“雙碳”目標的逐步落實,消費者的綠色環保理念增強,新能源汽車難免受到消費者的追逐和熱捧。國家統計局4月1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,一季度,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%,比去年四季度加快0.3個百分點。一季度,我國電動載人汽車出口647.5億元,增長122.3%,占我國汽車出口的比重增長5.1個百分點,達到43.9%。在國外電動汽車和儲能市場需求旺盛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,鋰電池出口1097.9億元,增速達到94.3%;太陽能電池出口突破900億元,增長23.6%。

  產品供需決定市場價格,就交給市場來決定和調節。規范健全的鋰市場,并不會單邊上漲。相反,像皮爾巴拉(Pilbara)公司的13次鋰精礦拍賣行為,只會火上澆油,扭曲供需平衡,讓鋰價更為畸形。放眼未來,進一步改善整個產業鏈,仍離不開市場資源配置功能。認清這一點,整個鋰行業的參與者應當理性看待漲跌,而不能指望價格一步漲跌到完全讓每個人“滿意”的程度。

  看不見的,是“市場的手”;看得見的,是國內電池和汽車產業的進步。我國對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了近14年,現在,鋰、鈷、鎳等上游資源穩定供應能力有待加強,電池產業的技術創新還需要進一步提升,“市場之手”正在改善整個鋰產業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