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信號?工信部提及這些賽道!人工智能、新體系電池、氫能...
發布時間:2023-03-02 11:08:01      來源:券商中國

3月1日,國新辦舉行“權威部門話開局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,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、副部長辛國斌和工信部總工程師、新聞發言人田玉龍介紹“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”有關情況,并答記者問。

發布會十大重要表述:

1.聚焦工程機械、軌道交通、光電子信息、能源電力裝備、紡織服裝等重點領域,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。

2. 聚焦5G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制造、工業互聯網、智能網聯汽車、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,不斷豐富和拓展新的應用場景。

3.啟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,加快5G車路協同的技術應用。

4.實施“機器人+”應用行動,推動物聯網產業規?;?、集約化發展。

5.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,引導各地、各企業加快建設投資力度,加快5G、千兆光網的深度覆蓋。

6.推進“寬帶邊疆”、中小城市云網強基建設。支持算力基礎設施強算賦能,打造云網融合、算網一體的網絡架構和算力供給體系。

7.會同有關部門盡快研究明確新能源汽車車購稅減免等接續政策,修訂發布“雙積分”管理辦法,穩定市場預期。

8.加快新體系電池、汽車芯片、車用操作系統等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。

9.進一步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,加強廢鋼、廢紙等再生資源行業規范管理,培育上百家綜合利用骨干企業。

10.推動智能光伏在工業、建筑、交通、通信等領域的創新應用。大力發展氫能、環保裝備等產業,推動生物基新材料研發及產業化。

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40萬億元大關

金壯龍表示,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國新型工業化步伐顯著加快。工業體系更加健全,我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、207個工業中類、666個工業小類,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。

工業規模進一步壯大,2022年,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了40萬億元大關,占GDP比重達到了33.2%,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7.7%。

產業結構持續優化,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15.5%,裝備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31.8%。新能源汽車、光伏產量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。

數字經濟加快發展,截至2022年底,累計建設開通了5G基站231萬個,實現了“縣縣通5G”、“村村通寬帶”。2022年軟件業收入超過了10萬億元,工業互聯網全面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。

“當前,我國處于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重要關口期,要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,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?!苯饓妖堉赋?,要促進工業經濟穩定增長,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,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。

健全產業科技創新體系,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建設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,培育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,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。并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,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,積極穩妥地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。

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,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

金壯龍指出,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,也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領域。工信部將改造提升傳統產業,大力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,推廣先進適用技術,促進工藝現代化、產品高端化。實施制造業“增品種、提品質、創品牌”行動,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效益。

同時,統籌資源大力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基礎裝備攻關工程,打造一批中國制造名片。并聚焦工程機械、軌道交通、光電子信息、能源電力裝備、紡織服裝等重點領域,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。

金壯龍強調,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,聚焦5G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制造、工業互聯網、智能網聯汽車、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,不斷豐富和拓展新的應用場景。實施“機器人+”應用行動,推動物聯網產業規?;?、集約化發展。

在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方面,金壯龍表示,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,加快布局人形機器人、元宇宙、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,全面推進6G技術研發。

田玉龍也表示,“十四五”期間,工信部將持續提升5G網絡覆蓋的深度和廣泛,大力推進5G技術應用、產品應用成果融入經濟社會各行各業。特別是要推動“5G+工業互聯網”向制造業深入融合方向發展,向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拓展。

同時,開展千兆光網“追光行動”,支持傳統產業向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轉型。推進“寬帶邊疆”、中小城市云網強基建設。并支持算力基礎設施強算賦能,打造云網融合、算網一體的網絡架構和算力供給體系。

在數實融合發展方面,金壯龍明確,將扎實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,引導各地、各企業加快建設投資力度,加快5G、千兆光網的深度覆蓋。研究制定算力基礎設施發展行動計劃,加強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。

“加快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區塊鏈、云計算、網絡安全等新興數字產業發展,引導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,提升通信設備、核心電子元器件、超高清顯示等產業水平?!苯饓妖堉赋?。

盡快研究明確新能源汽車車購稅減免等接續政策

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方面,辛國斌指出,2022年,新能源汽車產銷實現705.8萬輛和688.7萬輛,同比分別增長96.7%和93.4%,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。

辛國斌表示,綜合多項因素和1、2月份的產銷情況研判,今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將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,生產和銷售將實現穩定增長。

為維持新能源汽車良好發展勢頭,工信部將從以下方面推進相關工作:

一是加強統籌,進一步健全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協調推進機制,繼續培育創新水平高、綜合能力強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品牌。

二是支持創新突破,加快新體系電池、汽車芯片、車用操作系統等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。啟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,加快5G車路協同的技術應用,促進電動化與智能網聯化的協同發展。

三是進一步加大推廣應用的力度,進一步提升公務用車、出租車、郵政快遞、環衛等領域車輛的電動化水平。并會同有關部門盡快研究明確新能源汽車車購稅減免等接續政策,修訂發布“雙積分”管理辦法,穩定市場預期。

四是提升服務保障能力,做好關鍵原材料的保供穩價;健全回收利用體系,加強智能化拆解等關鍵技術攻關,提升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水平。

著力培育綠色增長新動能

在被問及如何推動制造業綠色化轉型時,辛國斌回應道,去年以來,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出臺了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,初步建立起了促進工業綠色發展的政策框架體系。下一步,工信部將加快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,推動鋼鐵、建材、輕工、紡織等行業綠色升級改造。完善梯度培育機制,培育一批綠色工廠、綠色園區、綠色供應鏈,進一步打造綠色制造服務商。

實施工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,建立完善碳達峰碳中和公共服務平臺,開展工業綠色微電網、數字化碳管理體系建設試點,進一步打造典型應用場景,加快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。

同時,實施資源綜合利用提質增效行動,進一步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,推動溯源管理全覆蓋,加強廢鋼、廢紙等再生資源行業規范管理,培育上百家綜合利用骨干企業,2023年我們力爭實現廢鋼鐵利用量達到2.65億噸。

此外,著力培育綠色增長新動能,進一步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,創新發展綠色航空器,推進內河船舶電動化綠色化智能升級,全面提升光伏、鋰電供給能力,推動智能光伏在工業、建筑、交通、通信等領域的創新應用。同時,還將大力發展氫能、環保裝備等產業,推動生物基新材料研發及產業化。